关于市政协2024年第240号提案的答复
谢雪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固废处理和循环利用推动宣城“无废城市”建设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等18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我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皖环函 〔2023〕628 号)要求,我局牵头积极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
一、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印发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宣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宣城市“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全面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提高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实现建设过程中固体废物高效综合利用,全力构建固体废物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构建分类治理、有效协同、全程管理、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系统,全面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将“无废城市”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理念,全面支撑宣城提升城市能量级。
(二)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一是强化信息化管理,摸清底数。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全市共完成608家一般工业固废产生企业申报登记工作。二是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企业67家,总利用处置能力近1000万吨/年,主要有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转出利用处置、磷石膏综合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铸造废砂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水泥窑综合利用污泥及污染土等,基本满足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需求。三是推进示范建设,组织宁国经开区成功申报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工业副产石膏(磷石膏)、粉煤灰、矿渣、炉渣、铸造废渣、建筑垃圾等。2023年,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量352.53万吨;其中磷石膏271.13万吨,利用率100%;炉渣和废砂等28万吨,利用率100%;建筑垃圾53.4万吨,利用率86.2%。四是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日常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以“双随机,一公开”、无人机巡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日常信访、举报、媒体曝光等为抓手,全面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工作,督促企业切实履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主体责任,规范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
(三)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一是加强宣传,组织开展2024年宣城市危废规范化环境管理线上线下培训班,总计培训739人次。二是强化危废信息化管理。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备案,完成19家危废经营单位和危废豁免经营单位、955家工业企业、198家医疗机构、644家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及1839家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三是推动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推动医废处置中心扩建升级,将市本级、宁国市和广德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作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保障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四是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开展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类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试点工作,建立PCB产业园废线路板产生利用闭环式管理体系,全市现有17家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核准收集、利用、处置、贮存能力达到66万吨/年。五是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将评估工作融入日常环境监管工作中。强化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通过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跨省界固体废物非法转移专项执法“百日行动”、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工作,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强化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一是“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农户参与”的多种运行模式并存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强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2023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19%。二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强化技术指导,开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实行“一场一策”、专人指导服务模式,实施商品有机肥推广利用项目,2024年,在宣州、广德、宁国、旌德共实施3.2万吨商品有机肥推广利用项目。三是推动农膜回收处理,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回收企业等共同做好农地膜回收工作;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将地膜补贴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从源头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将田地膜残留检测国控点2个、省控点12个,年度监测数据上传至全国农业面源监测网络平台,运行情况良好。四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治理工作的通知》,推进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初步形成以“生态美超市回收点”和“农药经营门店回收点”两种渠道的回收模式。
(五)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出台《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资源化处置体系。按照“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发展方向,全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3 座,焚烧处置原生生活垃圾2340 吨/日,目前略有富余;建成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7处,处理产能 216 吨/日,达到“县县厨余处置有终端”。
(六)开展建筑垃圾排查整治,推进资源化利用。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倾倒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倾倒问题,进一步优化建筑垃圾管理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全市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建设运营,目前,全市共设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9处,已建成投入使用7处,在建2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理能力达 240 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
二、下一步工作
(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能力。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管理,推进工业园区循环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同时全面排查工业固废底数,强化工业固废分类收集与贮存管理,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推广固体废物先进综合利用技术,合理配置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
(二)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持续推进危险废物收运体系建设及稳定运营,鼓励现有危废经营单位充分发挥利用处置能力,加强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推动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鼓励社会资本、高校等开展危废关键利用技术的研究。
(三)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优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能力,强化畜禽污染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农膜、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探索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
(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强化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稳步提升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水平;推进市政污泥源头减量,拓宽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两网融合”,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持续推进邮政快递业生态环保工作。
(五)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及常态长效监管机制,深化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加强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快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畅通资源化产品利用渠道;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提质升级。
(六)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构建“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
(七)培育无废文化,打造“无废城市”多元共治格局。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倡导“无废”理念;建立“无废城市”长效宣传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建设无废硬件载体,大力传输无废理念;依托绿色创建工程,培育“无废城市”细胞建设。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系人:赵莉丽 联系电话:0563-3033373
宣城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