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党派界别: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配置我市城区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药品及运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公共场所急救设备配备情况
(一)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自2021年1月起,我市分两批在中心城区开展“城区医疗应急救援点”建设,累计建成应急救援点33处,投放AED33台,投放密度达到了1万人/台的标准,投放场所涵盖了车站、公园、景区、商超、体育场馆、学校、办事机构等多个人员聚集场所,2023年,郎溪、广德、宁国、旌德、绩溪五地也开展了AED投放工作,实现了AED向县域延伸布局。为保证已投放AED完好可用,所有AED均纳入“120”指挥调度平台集中管理,实现24小时监管,同时在宣城120公众号上绘制公布急救地图,在投放点设置醒目标识,帮助广大群众在调度员引导下及时取用AED设备,近期将在皖事通APP及小程序上线城区AED急救位置地图。
为填补农村地区急救力量不足的短板,我市于2014年开始依托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急救点,目前已累计建成7个农村急救点,涵盖了宣州区、广德、宁国等多个县市区,与急救分站一道共同组成了市县乡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有效缩短了农村地区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更好满足基层群众院前急救需求,打通农村急救“最后一公里”。进一步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院前急救服务。
(二)相关措施实施情况
一是与AED投放点所在单位签订日常维护协议,将非专业性维护任务交予各投放单位执行,在远程监管的同时,加强场所的实地巡视,投放点工作人员除保证设备外观完好外,还可以协助120及厂商技术人员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日常状态合格。
二是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引导投放点所在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由市急救中心提供急救培训,帮助管理人员掌握使用方法。同时我委联合市红十字会自2021年起面向社会开展“万人学急救”公益培训,坚持推进“急救知识五进”行动,年累计培训人次达到1万人以上,在此基础上,市急救中心还设立“120开放日”,引导有意向的社会公众走进120、了解120。
三是加强公益宣传。市急救中心自2021年起多次利用市级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电梯广告等渠道发布AED宣传片,尤其是电梯广告覆盖了市区18个住宅小区,信息发布终端达342处,有效提升了公众知悉度。
四是丰富应急救援手段。市急救中心上线了“微急救”小程序和“互联急救”APP,实现“一键报警”“求助信息区域分发”等功能,引导事发周边有能力的志愿者及时赶赴现场施救,帮助求救者更快得到救援,抢抓黄金救援期,挽救更多生命。
五是持续加强制度设计。2021年6月,健康宣城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医疗应急救援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城区医疗应急救援点建设纳入“健康宣城”行动之中,此外,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将AED投放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督导各县市区在创卫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
六是强化考核机制。农村急救点建设已经纳入各县市区卫健委年度目标考核的任务当中,并赋予一定分值,督导各县市区卫健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稳步推进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完善工作。
二、存在的困难
1.AED投放、维护经费不足。我市首批AED(20台)投放完成后,即缺少财政资金保障,后不得不采取“积极引导经营性主体(单位)自行建设”的措施,但收效甚微,且难以做到统筹管理。为进一步做好民生实事,第二批AED(13台)利用我委自有资金完成建设,但因缺少稳定财政资金支持,无论是后续的新建还是现有规模的维护均捉襟见肘,也不利于各县市区的复制推广。
2.农村急救点建设步伐不一致。部分县的农村急救点建设仍处于空白状态,且各县市区保障财政、人力等政策保障水平不一,导致农村急救点建设运转水平有较大差异,需要政府层面加以重视解决。
3.短期内明确公众场所急救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有困难。不同场所可能需要的设备和药品不能完全统一,且标准的制定需要各个场所所属部门的共同参与,需要经过实地摸排调研等方式才能初步确认,仅仅由卫健部门牵头召集恐难以保证效果。
4.急救法律法规保障机制需要更多关注。《民法典》虽然对施救者豁免责任的情形有相关规定,但是缺少我市急救免责条例,对此,我委在继续呼吁的基础上,也需要其他各方的共同关注,推动立法机构将此条款纳入制定议程。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筹集资金,做好后续AED建设工作,督导各县市区尽快开展区域内AED投放,加强集中管理,对于区县新增AED全部纳入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做到“全市一张网”。
二是继续开展好急救知识公益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常态化完成“急救知识五进”目标任务,不断扩大急救开放领域和范围。
三是继续加强急救公益宣传,利用多媒体平台广泛发布AED宣传片、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多种急救宣传材料,着力推广“微急救”和“互联急救”APP,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生命救援的行列中。
四是修订农村急救点建设标准,结合前期调研的结果,综合各县市区农村急救点建设经验,修订完善建设标准,适时推动形成市级层面的固化制度安排。
五是完善考核督导机制。将农村急救点建设及后续运行情况纳入各县市区卫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对已建成农村急救点的日常管理情况纳入全市急救网络医院季度、年度考核当中。
六是继续呼吁政府部门关注公共场所急救设备及药品配置工作,早日形成由卫健、市场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推动配置标准的出台和实施。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配合市卫健委开展公共场所急救医疗设备、药品专项监督检查,对涉及有关药械产品质量的投诉举报及时开展核查,配合市卫健委对我市辖区内药械经营企业开展公共场所药械投放“联网”建设,建立信息共享、监管互动、资源共享等监管工作机制。
办复类别:A类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联 系 人:夏静娴 联系电话:0563-3391122
附件:宣城城区医疗应急救援点(AED)设置情况统计表
宣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5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附件:
宣城城区医疗应急救援点(AED)设置情况统计表
序号
|
详细位置
|
1
|
宣城站东广场-进站口(西)西站房雷锋服务台内
|
2
|
宣城站东广场-进站口(东)进口安检左边第一个广告灯柱
|
3
|
宣城客运总站候车大厅
|
4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北门体育场正大门(入口)
|
5
|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州区薰化路698号)学生宿舍楼5号楼一楼医务室旁
|
6
|
安徽省宣城中学(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体育馆门口
|
7
|
宣城市委党校(宣州区昭亭中路58号)办公楼一楼
|
8
|
宣城市老年大学(宣州区鳌峰新村)综合办公楼一楼
|
9
|
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宣城市宣州区)法制文化广场西门物业管理用房
|
10
|
宛陵湖法治文化公园(宣城市宣州区)诗词文化广场南门科普馆管理室
|
11
|
宣城市梅溪公园西门监控室内
|
12
|
宣城市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售票处
|
13
|
敬亭山街道社区卫生中心门诊病房内
|
14
|
宣城市植物园综合管理项目部一楼大厅
|
15
|
宣城市中央公园(宣州区瞿山路)物业管理用房内
|
16
|
宣城市九曲公园(宣州区水阳江大道)物业管理用房内
|
17
|
万达广场(宣州区水阳江大道与景德路交汇处)一楼服务台
|
18
|
国购广场(宣州区叠嶂西路68号)一楼大厅内
|
19
|
大润发超市(梅溪路与昭亭南路交会处东南角)一楼服务台
|
20
|
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州区环城北路15号)门诊大楼一楼
|
21
|
宣城市规划馆(宣州区)东门一楼洗手间对面
|
22
|
宣城市体育馆(宣州区)篮球主馆东E6区通道内
|
23
|
宣城市科技园(宣州区秋实路)科技园医务室日间观察室内
|
24
|
宣城市人大办公楼一楼大厅内
|
25
|
宣城市政府大院办公楼一楼大厅内
|
26
|
中共宣城市委办一楼大厅内
|
27
|
中共宣城市委信访局 一楼大厅右侧墙面
|
28
|
宣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助服务区
|
29
|
宣城市金色阳光大厦(宣州区梅园路48号)一楼大厅
|
30
|
宣城市房四宝大厦(宣州区水阳江大道与景德路交叉口)一楼电梯厅
|
31
|
宣城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宣州区文昌路7号)办公楼大厅
|
32
|
宣城宾馆(状元南路88号)一楼服务台
|
33
|
宣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宣州区梅园路52号) 一楼大厅导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