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市生态环境局>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0746753455P/202406-00084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新闻发布会解读】章传跃:宣城市生物多样性新闻发布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6-14
索引号: 11341700746753455P/202406-00084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城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名称: 【新闻发布会解读】章传跃:宣城市生物多样性新闻发布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6-14
【新闻发布会解读】章传跃:宣城市生物多样性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6-14 18:53 来源:宣城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章传跃、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小平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中安在线、新安晚报、宣城日报、宣城新闻网等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

  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议程有两项:一是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章传跃、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小平新闻发布;二是请记者朋友提问,并由相关人员回答。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章传跃介绍宣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

    章传跃: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

  近年来,宣城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纵深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今天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各位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就我市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

    章传跃:

    一、工作总体开展情况

  宣城市下辖的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属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全面客观了解区域内生态资源状况,发现潜在生物“宝藏”,识别保护薄弱环节,我市根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方案>》等文件的统一部署,组织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开展了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为做好调查工作,宣城市成立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工作落实。目前,宁国和泾县已完成冬季和春季调查,绩溪已完成具体调查方案的评审工作,进入正式调查阶段。

    章传跃:

    二、取得的阶段性阶段性成果

  目前,宁国市、泾县冬季和春季现场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国市共调查到鸟类 14 目 37 科 94 种,泾县调查到鸟类 16 目 34 科 128 种,在两县(市)均发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该物种极为稀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此外,宁国市还发现了另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wu),属极危(CR)物种,宣城市新纪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宁国市共调查到 13 种,在泾县共调查到 18 种,主要为白鹇、鸳鸯、领角鸮(xiao)、蛇雕等。

  根据哺乳动物习性特征,在两县(市)适宜其栖息的山地等隐蔽性较强的区域开展调查。宁国市布设了 58 台、泾县布设了 71 台红外相机,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猕猴。

  两栖类泾县共调查记录到 2 目 7 科 16 种,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 2 目 8 科 16 种,并发现宣城市新记录种 1 种——天台粗皮蛙。爬行类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 3 目 7 科 13 种,泾县共调查记录到 3 目 9 科18 种,并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 种——扬子鳄。

  陆生高等植物、陆生昆虫的调查也收获颇丰。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宁国市共调查到 3 种,为红豆杉、银杏、象鼻兰,泾县调查到 1 种,为大黄花虾脊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宁国市共调查到 6 种,为榧树、金钱松、金荞麦、蕙兰、罗汉松、中华猕猴桃,泾县调查到 6 种,为八角莲、春兰、蕙兰、明党参、荞麦叶大百合、七叶一枝花。两县(市)均调查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昆虫,中国特有物种,“昆虫界的神行太保”——拉步甲。

    章传跃:

    三、下一步工作谋划情况

  随着调查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宣城市境内更多的生物宝藏会逐渐露出真容,目前,大型真菌和淡水水生生物的调查工作正在开展中,我市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将于202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届时全市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数量等现状将系统展现,最后将形成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生物多样性名录、生物多样性物种专题图集和调查数据集等成果。

    章传跃:省生态环境厅正在谋划建设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化系统,宣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将统一纳入省级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融合、集成和深度分析。接下来全省将以本底调查为基础谋划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及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我市也将以此为依据科学评估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和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为全市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宣城。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宣城日报记者:到目前为止,此次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章传跃:调查开展以来,最精彩的发现是今年年初在宁国水阳江和泾县青弋江都发现了中华秋沙鸭,均为成年个体;2月,宁国市当地观鸟爱好者又记录到中华秋沙鸭的亚成年鸟,可见该鸟种在我市已有稳定越冬种群。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国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EN(濒危)等级,越冬期常集小群栖息于山间河流、水库湖泊中,主食鱼类和昆虫,仅选择极其清澈的水域生活,对水质要求极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水质的优良。此前我市仅在泾县有记录,此次调查宁国市也首次记录到这种珍稀的濒危鸟类。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科科长甘德林: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