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标本兼治,突出问题整改高质推进。全市“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共计135个,2022年需完成整改验收问题87个,已完成整改37个,验收25个,符合序时进度要求。一是严控增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排查、曝光机制,对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问题实施“发现-交办-整改-督查-回头看”闭环管理。二是化解存量。上半年制定各类整改工作方案6个,开展专项行动2个。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对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实行精细化管理,“一园一案、一厂一策、一断一策”等工作方式全面落实。三是排查变量。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每季度拍摄暗访片,主动发现问题68个。加大对各类问题督查调度力度,印发各类简报通报4期、督办函、交办函11份,一批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领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扬子鳄保护区问题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2项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该项整改工作正力争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的正面典型案例上报。全面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构建起脉络清晰的雨污管网,城区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敬亭圩及双桥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整治修复工程有序推进,总投资108177.15万元。安徽新闻联播对我市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进行正面宣传报道。
(二)坚持问题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有力。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市、区两级开展空气质量变化改善专项攻坚,对国控站点周边涉气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和移动源污染治理。截至6月19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38.9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3位;优良天数比率87.1%,排名全省第2位;PM10平均浓度53.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2位;臭氧平均浓度140.1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2位,同比下降1.1%,为全省唯一臭氧浓度下降的城市。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抓好管家渡等国控断面和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管控,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审计整改为抓手,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水源地问题“清零”。南漪湖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湖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总磷浓度稳定在0.03毫克/升左右,部分月份还曾出现二类水质,入湖河流总磷浓度稳定保持在0.1毫克/升以下,未发现蓝藻水华暴发。1-5月,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3.8%,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13个在用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风险集中治理,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广德市收集点已正式投产运营。全力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2022年省下达的生活污水治理等4项任务已全部开工。积极组织申报中央环保资金,助力农村环境治理,共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6个,总预算达2.99亿元,其中2个项目成功进入中央项目库。
(三)坚持风险防范,环境安全底线坚守到位。启动编制《宣城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市行政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1-5月,全市共处罚案件69件,罚款金额725.2799万元。上半年,排查“散乱污”企业85家,完成整改57家。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三个全覆盖”设备安装。启动水阳江“南阳实践”工作,成功举办2022年宣城市暨泾县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联动处置应急演练,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参与现场指挥,环保、宣传、公安、应急管理、卫健、水利等10余个部门协同配合,应急演练取得预期效果。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上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5098人次,对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隔离点等单位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2549家次,严格落实“两个100%”要求,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医疗废物、医疗污水。
(四)坚持示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准备工作,泾县、旌德县相关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广德市、旌德县拟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绩溪县、宁国市拟申报“两山”创新实践基地。持续推进“绿盾”行动,广德卢湖生态养老中心项目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开展全市2017年以来绿盾遥感点位“回头看”,完成敬亭山森林公园、广德等地“绿盾”遥感问题点位市级验收。
(五)坚持提质增效,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强化要素保障。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1-6月全市共否决“两高”项目28个,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二是提升审批质效。上半年全市通过线上“云审查”、审批“不见面”方式审查项目50余个。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对30余个防疫项目豁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对30余个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上半年共核发排污许可证118张,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512家、执行报告规范性审核902家,完成率分别是51.9%、67.2%。三是推进双招双引。成立宣城市节能环保产业协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编制完成市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招商地图,梳理部分产业链招商重点企业库、项目库。截至目前,“双招双引”平台录入项目95个,其中方案洽谈项目5个,签约项目39个,开工项目26个,投产项目25个。四是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环企直通车”“十百千”行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走访企业632家次,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244条。在试点经验基础上,创新开展“环企精准云普法”三延伸工作(推广对象延伸至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企业,学法群体、包保责任人范围延伸至生态环境系统一线执法人员),云普法工作从单向普法输出转变为双向学法输入,与企业形成互学促学模式。定期梳理重复信访件,实施市县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双包保”责任制,上半年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件413件,同比下降14.5%,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率100%。
(六)坚持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成立25个学习小组,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学习”,开展学习100余次,研讨25期。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期。完成垂改后对县市区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首轮综合考核。地方政府、分局、市局之间干部交流渠道全面打通, 2名分局班子成员到市局挂职,1名科级干部到分局挂职班子成员,新配备1名分局班子成员,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6名,8名公务员晋升职级。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第十届市直文明单位,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入选第七批宣城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名同志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优秀岗位能手”,1名同志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称号,3名同志工作表现突出,被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二、存在问题
一是大环保工作格局尚未全面形成。尽管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但少数部门大局观念不强、环保意识不足,“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还没有全部落实到位,在具体工作上依然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单打独斗”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二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进展不快。应于2022年6月底前完成的30个问题还有9个未完成整改验收。宣城市敬亭圩污水处理厂三期一阶段扩建工程项目进展缓慢。
三是污染防治攻坚成效尚不稳固。国控断面管控不够精准细致,上半年全市4个断面月度水质超目标值,3个断面污染强度位居全国前50位。“五控”管理力度有所下降,大气环境质量反弹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攻坚污染防治。按照“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的工作思路,突出精准、科学、依法“三个治污”,统筹推进夏季臭氧污染治理、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市区面源污染管控和移动源管理,精细化管控国省控断面的水质状况,做好饮用水源地专项审计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等9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二)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全力加快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按质完成整改验收。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每季度组织拍摄市级生态环境暗访片,制定整改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上下功夫,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全程管控环境风险。持续优化执法方式,进一步完善执法“正面清单”,持续推进重点排污单位“三个全覆盖”。坚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零容忍”,消除汛期环境风险隐患。继续针对全市主要河流开展突发水污染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严格落实“两个100%”要求,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全心服务发展大局。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持续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教育,聚焦“一改两为五做到”,突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优化执法检查等,深入开展“环企直通车”“十百千”等活动,继续推进环企精准云普法“三延伸”工作,狠抓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主动服务企业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