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目前已进入“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的新阶段。地处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的“三江”之源的绩溪县多维发力、集成创新加速推动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功能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从“共护”到“共建飞跃。
护好源头活水筑牢生态屏障。绩溪县始终将保护新安江源头作为首要任务,以最严格的制度守护一江清水。数据显示,绩溪县新安江源头国控新管断面和青弋江源头国控柏山断面出境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水质优良率和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实现100%。先后创成省级幸福河湖示范段4条,与黄山歙县共建华源河首条跨市界省级幸福河湖。全县75个中心村农村污水处理100%全覆盖,常住人口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7.3%。小水电站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目前已有16座电站通过市级验收。
用好生态补偿资金推动项目建设。绩溪县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杠杆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21年至2024年,全县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1.9亿元,实施生态环保类项目35个,涵盖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登源河、练江扬之河干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及王家源水库项目等3个国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产生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总投资27.49亿元的新安江生态环境EOD项目一期融资可研编制基本完成,镇头国有林场运用宣城市碳票管理办法共开发林业碳汇7.7万吨。
创新补偿机制打造特色亮点。绩溪县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新路径,编制完成《绩溪县生态综合补偿实施方案》,并由省发改委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在跨区域小流域生态补偿方面,绩溪县与杭州市临安区签订《石门潭水库库区环境治理协议》,自协议签订以来,临安区岛石镇共计拨付荆州乡生态补偿资金85万元,石门潭水库水质由2019年的Ⅱ类水提升至Ⅰ类水。这一创新做法成功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