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保新闻 > 区县动态

绩溪县多举措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13 15:55 信息来源: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绩溪县境内的登源河、扬之河和大源河三大河流构成绩溪新安江流域源头水主体。近年来,绩溪县秉承“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文为脉”的理念,注重特色,多措并举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建设,2022年境内扬之河以98.5高分通过省级幸福河湖验收,2024年扬之河(城区段)正式申报省级美丽河湖。

一是织好“护水”网。探索形成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机制和责任体系。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县委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县设立县乡村三级河长187名,河长制县直联系单位59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河长”巡河、护河、治水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协作“一股绳”,构建“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生态护河(林)员”“河湖长+志愿者”联动模式,实现生态重点领域全链条、网格化、全覆盖巡查管护。2024年累计完成县级河长巡河76次,乡镇级河长巡河486次,村级河长巡河2988次,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58个。在此基础上,聚焦美丽河湖任务,将扬之河列入美丽河湖创建重点,全面完成扬之河水系31条县域内河流管理范围划界,严格落实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岸线管控措施,编制实施总投资27.49亿元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绩溪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绿色产业升级(EOD)项目、三江源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练江流域(临溪段)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以及总投资1.056亿元的登源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进一步织密织实护水网。

二是走好“治水”路。按照“城乡生活污染集中治、工业点源污染重点治、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总体思路,大力促进水生态修复,重点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4平方公里。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五个一”、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开展增殖放流鱼苗50万尾,进一步改善水生物多样性。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推进全县75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开展扬之河、登源河、大源河及金沙河等境内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完成“散乱污”整治企业96家,大幅度减小水污染环境风险。目前,县域内2个国控断面均实现Ⅱ类或优于Ⅱ类水质目标。

三是念好“优水”经。持续优化水生态环境科学监管,每月对国省市控断面、饮用水源地及内河进行采样监测,密切关注河流沿线周边环境及水质状况,常态化开展水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依托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编制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置设施、点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环保能力建设等6大类153个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并运行全省首个县域智慧环保平台项目,设立新管、柏山等5个跨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实现对断面水质实时监测和预警。实施新安江流域监测能力提升项目,针对国控新管断面建立7座微型水质监测站,围绕P值考核监测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及常规五参数等9项主要指标,建立水质问题预警-溯源-排查-交办机制,监测出境水质状况。大力实施《绩溪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关闭拆除新安江流域范围内禁养区250多家养殖场,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7.88%,有力净化了源头入河水质。

通过美丽河湖创建,扬之河示范段河道水质清澈、岸线整洁、景观优美,河道岸线“公园化”,形成了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绿水长廊,2022年扬之河以98.5分高分通过省级幸福河湖验收,其成功经验《打造“水美山城”靓名片,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入选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一审:周明助 二审:鸥文方源 三审:胡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