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保新闻 > 市级动态

宣城:念好“望问切”三字诀 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发布时间:2025-03-18 16:12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统筹兼顾,在选人用人中突出念好“望问切”三字诀,持续释放干部队伍活力,有效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其经验在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典型交流,成果获全市机关党建理论研究二等奖。

“望”事业所需,构建“内循环”。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树立基层导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通交流堵点,畅通交流渠道,形成上下贯通的干部交流机制,“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政策向基层倾斜,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增核高级职称岗位17个,优先保障一线人员,争取公务员职级职数4名,全部用于县市区分局,并在县市区配备正科级大队长、副科级监测站站长,拓宽干部成长空间。人才向基层下沉,建立新招录人员下基层机制,近年来,招引各类人才78名,56人安排在基层,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下基层任职,推动人才向一线集聚、作用在一线发挥。干部从基层培养,突出人岗相宜,引入竞争机制,出台系统内干部遴选办法,邀请系统外专家面试,构建公平公正的向上流动机制,通过择优比选,13名优秀年轻干部上调机关事业单位,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扎实历练过的“好苗子”选用上来。

“问”能力本领,推动“外循环”。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为此,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从优化机制出发推动“外循环”,会同地方党委,探索打破干部交流壁垒,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干部互推、交流通畅的良性循环。强化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与地方党委会商环保工作时,干部队伍建设必谈;在分局领导班子配备酝酿中,地方党委意见必听。强化内外交流,建立干部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向地方党委推荐优秀环保干部,注重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环保经验,以及乡镇党政负责人履历干部到环保系统,近年来,推动干部三跨交流38人次,3名优秀年轻干部调任公务员。强化激励保障,在专技类公务员分类改革中,做好制度安排,预留综合管理类岗位,专门用于干部交流,确保系统外干部进的来。建立异地科级干部住房和交通保障机制,推动完成分局主要负责人异地任职5人次、县市区大队长异地任职3人次,切实为“想干事”的干部搭建舞台,通过经风雨、见世面,实现“能干事”“干成事”。

“切”实干实绩,建好“蓄水池”。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系统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六项行动,营造“建功在环保、扎根在基层”的良好生态。一线“蹲苗”,根据干部专业背景、工作履历、能力特点,选派年轻干部到环保督察、大气帮扶、乡村振兴、政治巡察等一线工作“摸爬滚打”,增长才干,让“千里马”在“赛马场”脱颖而出,不少优秀干部获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俯身“搭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鼓励干部走出去,在不同领域之间双向交流,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上的蚂蚁”,不断丰富干部阅历,开拓视野,提升本领,仅2024年,组织赴长三角地区交流学习128人次,梳理沪苏浙“先行先试”创新线索37条,深化成果转化,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跃升至97.1%,青弋江(宣城段)美丽河湖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及时“压担”,重用“脚下沾泥”“敢打必胜”型干部,对综合素质高、能挑重担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更加充盈。近年来,局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全系统有13名交流干部获提拔或进一步使用,5人获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个人,5人获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个人,2人获市劳模称号。市生态环境局获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建设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表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