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环保新闻 > 环境要闻

生态环保工作的变和不变

作者:千江月 发布时间:2020-04-30 08:22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蔓延,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但各地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创新思路和好的做法,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创新才能适应变化。疫情对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为了抗击疫情,同时保障公众基本生活,外卖、快递公司推出无接触配送,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在收餐环节的安全。


生态环境监管也有大量现场工作,这场疫情打乱了正常的工作节奏。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环保的相关工作,各地主动求变,创新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式,各类“云模式”纷纷上线,让相关工作从线下走到线上。江西新余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模式,借助无人机对园区企业开展非现场、无接触执法检查;浙江宁海创新推出“云评审”模式,将相关事项专家评审会上网在线开展;浙江台州通过直播平台,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云参观”。此外,各级环保部门还开展了大量的在线宣传、培训、咨询等“云服务”活动,确保了疫情期间环保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不妨主动求变,换一种方式,也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不过,创新改变的只是形式,生态环保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能改变,环境监管的要求不能变,监督执法的尺度不能变。


其次,传统也能改变。清明祭扫的习俗由来已久,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多地推出线上“云祭扫”,公众通过网络云端寄托哀思。曾有不少人担心,“云祭扫”会受到公众的反感和抵制。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据民政部发布的消息,清明节假期首日,各地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群众1336万人次,“云祭扫”接受度超预期,成为今年文明祭扫新风尚。可见,公众对利国利民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做法,还是包容理解且愿意参与的。


目前,还有很多不利于环保工作的陈规旧习需要改变,新风尚的确立需要大家共同参与,比如,减少燃放烟花爆竹、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主动增加绿色出行等。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时机、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这些生活方式同样会得到公众的支持。


第三,科技带来质变。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网红直播等各类宅经济大火,彰显了网络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数字经济规模超30万亿元。在全民网络时代,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权重日趋增加,再通过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会极大地拓宽工作途径,增加传播力和影响力。


疫情期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纷纷尝试“云执法”“云审批”“云参观”“云服务”等云模式,执法监管、宣传教育、公众参与从现场走到“云上”,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信息化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必将大有作为。


可是,当前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的“云监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也缺乏规范的制度、成熟的模式和可靠的技术,还难以做到精准、有效、公正监管,容易造成环境监管的形式化、表面化问题,若要大范围推广应用,今后还要从多个层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